在日常的污泥脱水运行中,板框压滤机出泥形成“夹心饼干”——即泥饼中间湿、两边干,是一个令人头疼的典型问题。这不仅严重影响脱水效果和处置成本,还暴露了系统运行中的诸多短板。
今天,我们就来拆解这个问题,找到背后的原因和解决方案。
一、为什么会出现“夹心”泥饼?
“夹心”泥饼的本质是压榨过程中,滤饼内部的水分无法被有效排出,核心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:
调理药剂选型不当 | |
进料压力/时间不足 | |
压榨压力过高或过快 | |
滤布堵塞或选型错误 | |
污泥性质突变 |
二、系统性问题,需要系统性解决
解决“夹心”问题没有单一的万能药,需要从调质、操作、维护三个维度系统排查。
1. 优化药剂选型与调质效果 (核心!)
做小试实验:取当前污泥样本,进行烧杯实验。尝试使用更高离子度(如50%或60%)的阳离子PAM,其形成的絮团更密实抗压。 观察絮团:理想的絮团应是大而结实,用玻璃棒挑起后不易破碎。脆弱的絮团在高压下必然会被压垮,造成通道堵塞。
2. 调整工艺操作参数
延长进料时间:确保滤室被污泥完全充满后再进入高压压榨阶段。 “由低到高”分级加压:避免一步到位使用最高压。设置压榨程序,从较低压力开始,让泥饼初步形成并排出部分自由水,再逐步升高压力,将内部水分缓慢挤出。
3. 检查与维护设备
清洗或更换滤布:检查滤布是否结垢或堵塞,进行彻底清洗。对于老化和损坏的滤布,应及时更换。 检查设备:确保压力系统、液压系统工作正常,滤板没有变形或密封不严。
总结一下解决方案:
“先实验,后调整”
首要任务:通过小试重新筛选匹配的PAM型号,重点关注高离子度产品。 优化操作:放慢脚步,分级加压,给水分流出的时间。 保障设备:保持滤布清洁通畅,这是水分排出的最终通道。
系统排查以上几点,就能有效破解“夹心”泥饼的困境,产出干度均匀的泥饼,降低运行成本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