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市政污泥
核心特性:高有机质(占比 30%~60%)、胶体态结构,含水率通常 95%~99%,含微生物及胞外聚合物(EPS)。
调理剂选型重点:优先选用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(PAM),电荷密度 10%~30%,通过中和污泥表面负电荷(Zeta 电位 - 20~-30mV)促进絮体凝聚;低有机质污泥(<30%)可复配无机调理剂(如氯化铁 FeCl₃)提升絮体强度。
特殊工艺要求:需符合《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污染控制标准》,控制药剂残留毒性;用于土地利用时避免含氯药剂,用于焚烧时需限制铝盐等灰分占比高的药剂。
二、电镀污泥
核心特性:含铬(Cr)、镍(Ni)、铜(Cu)等重金属,pH 波动大(2~12),部分重金属呈胶体态。
调理剂选型重点:先投加硫化钠(Na₂S)或有机硫捕集剂固定重金属,再投加阴离子 PAM(分子量 > 1200 万)助凝;酸性条件下需先用氢氧化钙(Ca (OH)₂)调节 pH 至中性。
特殊工艺要求:采用板框压滤机时,PAM 投加量需达 5~10kg/t 干泥,确保泥饼含水率 < 60%,满足重金属稳定化及填埋 / 资源化标准。
三、印染污泥
核心特性:含染料、浆料、表面活性剂,色度 > 500 倍,COD 5000~10000mg/L,污泥颗粒细(中位粒径 < 5μm)。
调理剂选型重点:先投加聚合硫酸铁(PFS)+ 阳离子 PAM(分子量 800~1000 万)破乳脱色,或使用改性硅藻土与 PAM 的复合药剂;针对浆料黏性,可投加氧化剂(如 H₂O₂)预处理。
特殊工艺要求:焚烧场景下避免含氮药剂(减少 NOx 排放),控制灰分 < 15% 以防设备结渣。
四、石油化工污泥
核心特性:含原油、蜡质、表面活性剂,含水率 > 98%,含盐量 0.5%~5%,易形成油包水(W/O)乳液。
调理剂选型重点:先投加季铵盐类反相破乳剂破坏乳液结构,再投加抗盐型 PAM(如疏水改性 PAM)或无机 - 有机复合药剂(聚硅酸硫酸铁铵),抵抗高盐环境下的药剂盐析。
特殊工艺要求:调理过程需控制搅拌速度 < 100rpm,避免静电积聚引发火灾爆炸风险。
五、食品加工污泥
核心特性:含蛋白质、油脂、碳水化合物,挥发性固体占比(VS/TS)>70%,易腐败发臭。
调理剂选型重点:选用食品级 PAM 或壳聚糖,残留单体(如丙烯酰胺)需 < 0.05%;投加 CaO(5%~10% 干泥量)调节 pH 至 10~12,抑制微生物活性并提升疏水性。
特殊工艺要求:用于堆肥时需选择可生物降解药剂(如淀粉改性 PAM),含油脂污泥需先经脂肪酶分解再调理。
六、造纸污泥
核心特性:含纤维、碳酸钙填料、木质素,有机质占比 15%~30%,纤维表面亲水基团多,易保水。
调理剂选型重点:选用阴离子 PAM(分子量 600~800 万),避免强电荷药剂破坏纤维结构;可投加阳离子淀粉(0.5~1kg/t 干泥)包裹碳酸钙填料,提升絮体弹性。
特殊工艺要求:用于造纸原料回用时,需选择无毒性药剂(如 PDMDAAC),并水洗脱盐降低电导率至 < 1000μS/cm。
七、矿业污泥
核心特性:含硅酸盐、金属氧化物等无机颗粒,粒径 <2μm 占比> 50%,呈胶体悬浮态。
调理剂选型重点:投加聚合氯化铝(PAC)+ 高分子量阴离子 PAM(>1800 万),形成 “无机核 - 有机壳” 絮体结构;高压板框脱水时 PAM 投加量可达 10~15kg/t 干泥,配合石灰调节 pH 至 8~9。
特殊工艺要求:含重金属污泥需先投加螯合剂(如 EDTA)固定重金属,确保浸出毒性符合《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标准》。
八、特殊场景污泥
突发事故污泥(溢油、化工泄漏):
用改性膨润土 + 速溶 PAM 快速絮凝(10 分钟内含水率从 99% 降至 90% 以下),配合活性炭 + 氧化剂抑制毒性。
混合污泥(多行业协同处理):
按 “先无机后有机” 顺序投药,如市政污泥与电镀污泥混合时,先投硫化物固定重金属,再投阳离子 PAM,采用 “分段投加” 优化药剂分配。